
长期以来配资网上配资,一些不怀好意的国家,总是在南海搅动风云。尤其是菲律宾,这些年依仗着美国的支持,多次在南海兴风作浪,挑衅中国主权。
但是最近这段时间,一场深刻的战略转向,正在东盟内部悄然发生。
这场变革的主角,并非那个在台前上蹿下跳的菲律宾,而是东盟真正的两大支柱——越南和印度尼西亚。
这两个区域大国,正用一系列心照不宣却又清晰无比的行动,向中国,也向世界,传递了一个完全相同的信号。
东盟双擎的务实转向
越南和印尼,一个是中国山水相连的邻居,一个是东盟体量最大的领导者,它们的战略选择,很能说明东盟未来的走向。
近期,两国不约而同地选择深化与中国的合作,这种转向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对国家利益和国际形势的清醒判断。
越南的转变尤为迅速和全面。
作为一个在历史上与中国关系复杂且自身抱负不小的国家,越南的策略向来灵活。
然而,来自大洋彼岸的一记重锤,成了其加速转向的催化剂。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当美国特朗普政府无视先前的贸易谈判,悍然将对越关税从预期的11%提升至20%时,河内深刻体会到了将经济命脉系于西方的承诺是多么脆弱。
这一击打醒了越南,使其猛然回头,重新审视身边这个庞大而稳定的市场。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变化。
经济上,当对美出口受阻,中国市场迅速成为其水产品等关键产业的合作对象,中越边境的货运列车运载量激增超过280%,经济的深度捆绑让越南明白,与中国对抗无异于自断财路。
政治上,越南总理范明政在2025年内两度访华,从夏季达沃斯论坛到上合组织峰会,反复强调的都是落实高层共识、深化经贸合作。
其外长更是明确将对华关系置于外交政策的“首位”。

此外,2025年7月,中越两国陆军首次在广西举行“携手同行”联合训练,这标志着双方的军事互信已经更上一层楼。
越南不仅邀请解放军仪仗队参加其建国80周年阅兵,还开始采购中国的红旗-9防空系统,逐步替换俄式装备。
这一系列行动,无疑是在宣告,越南拒绝站队美国,更不愿沦为美国“印太战略”的棋子。
当然,越南并未停止其在南沙非法侵占岛礁上的建设活动,这种行为依旧值得中方警惕。
东盟的另一个国家印尼,最近这段时间也表达了明显的倾向。
在外交上,印尼正不遗余力地加速《南海各方行为准则》的谈判进程,其外长明确表示目标是在2026年前达成框架,并直言不讳地指出要防止“域外势力”插手。
在行动上,印尼在2023年就巧妙地将东盟首次南海军演的地点从敏感的北纳土纳海域移至南侧,并将演习内容聚焦于人道救援,成功“去政治化”;
到了2025年,更是直接拒绝了美菲的联合执法演训邀请。

在军事上,印尼的决心更为震撼。
确认采购多达42架中国歼-10C战斗机,这笔高达90亿美元的订单,历史性地打破了其空军长期依赖西方武器的传统。
与此同时,批量引进中国的054A护卫舰、039A潜艇和022导弹艇等海军装备。
越南的靠拢与印尼的自主,路径不同,却殊途同归。
它们共同发出的信号是:东盟的核心利益在于稳定与发展,而中国是实现这一目标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
它们用行动证明,东盟的事情要由东盟自己解决,外部的挑拨离间,在这里没有市场。
南海新变局
当越南和印尼这两大东盟引擎全力驶向合作的航道时,菲律宾逆流而动的身影就显得格外突兀和孤立。
在小马科斯政府的领导下,菲律宾几乎是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绑上了美国的战车,甘当其在南海搅局的“马前卒”。
从向美军增开四个军事基地,到计划与美军进行超过500场联合演习,再到频繁在仁爱礁和黄岩岛海域主动制造摩擦碰撞,菲律宾的一系列行为,看似咄咄逼人,实则正在将国家推向危险的境地。
它所期望的“好处”并未兑现,反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经济上,对华香蕉出口暴跌四成,镍矿贸易大幅萎缩,十几亿美元的订单说没就没,而美国给予的所谓关税豁免微不足道。

国内,前总统杜特尔特等有识之士发出警告,称菲律宾可能沦为“第二个乌克兰”,渔民因无法正常作业而抗议,社会内部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
在东盟内部,菲律宾的对抗路线也使其日益成为一个“异类”。
当多数成员国都在努力推动COC谈判、寻求与中国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时,菲律宾的所作所为,无疑是在破坏区域共识,消耗东盟的整体信誉。
它成了一个持续发出“噪音”的麻烦制造者,但这个噪音已无法改变主旋律。
因此,一旦菲律宾这个最不稳定的因素被有效管控,南海的局势将迎来真正的“大变局”。
届时,阻碍区域合作的最大障碍将被移除,越南和印尼与中国合作的模式将成为范本,引领南海周边国家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到那时,外部势力再想借南海问题插手地区事务,将失去可能。
风浪终将平息,而南海的潮水,将在区域内国家的共同努力下,流向和平、稳定与共同繁荣的未来。
源顺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